
下一步非棋---读《棋王》有感——谢琳
下一步非棋
——读《棋王》有感
愿听你再一次于灯花下,敲落棋子的清响。下一步,怎么走?
王一生选择的下一步,是背起行装,踏上了劣漆斑驳的绿皮火车,没有与唯一的妹妹告别。而我恰在那里认识了他,这个腼腆精瘦的“呆子”。
阿城笔下的他很呆,唯有下棋的时候才能焕发点生气来。看他超然端正地下那一盘盘大大小小的棋局——跟各地好手的切磋交流,和脚卵的光膀子大战,棋场连胜九人的辉煌……每每他铺展棋盘,捏子思索,我的心绪也会在跃然的棋子间跳动:总有人注定不为生活而活着,就像王一生下棋,不为取利谋生。到最后,我竟仍未参透他究竟为什么下棋。是上天给他的痛并快乐着的使命?是母亲一副粗糙打磨的无字棋?还是一个青年在伶仃苦海里坚守的一叶扁舟?
命定的交错轨迹里,他是棋王。老庄道学的无为,教他造势起势的玄妙,“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捡破烂老头儿的一番提点,让王一生的棋无人能敌,棋王当之无愧。也许那老头儿就是他,下棋养性、为棋不为生。象棋,不是王一生赖以生存的“工具”,而是可以铸焘他灵魂的青铜大鼎,是他最尊敬的信仰。每一盘棋,都是生命的濡染和洗涤,他下得堂堂正正,没有胜利的热烈,只有炸裂开来的壮烈甚至悲凄。正如同贾宝玉含玉而生,他就是这块石头;而棋呆子则是一盘棋,是阿城手里一盘拿命落子走出的残棋。
他的下一步不是棋,因为这个青年早被深深地埋在四角棋盘的最深处,终其一生也不会走出这局死棋。
母亲的斑驳笑泪里,他是棋王。正如《故乡》中所谈到的“偶像”,这个瘦小但坚强的女人,是王一生的愿望和近乎“手制”的偶像。他在母亲的孤苦期望里走出家门,迷上了下棋;却又在赖以解忧的象棋和母亲的期冀里徘徊,不能定夺。母亲眼角碎裂的泪迹、干瘪的皱痕,让这个过早懂事的孩子心碎。也许,母亲只是阿城为补全王一生性格的画龙点睛,但在我眼里,她磨出的一副棋,在王一生和我眼里镌刻下多少感动。这个女人是易碎的、是动人的,是被悉心营造出来的一个震撼,是坚硬成见和模式被冲刷得摇摇欲坠的更迭时代里,太多平凡女性辛酸的写照与宣泄。
夜夜魂在梦里头轮回,不晓得王一生每个梦里,会不会看见母亲细磨无字棋时手上泛起的老茧?他会不会在母亲面前肆意留下交织的哭笑?会不会把所有的坚持和强忍一并摒弃在梦外?
他的下一步不是棋,因为母亲的音容笑貌还在他的泪眼里招摇、模糊透了朦胧的眼界。
阿城的深邃文字里,他是棋王。他没有少年的热血喷张,没有洋溢的干云豪气和远大理想,没有高昂的口号与号召,他就是一个为了糊口和下棋而远行的知青,去追寻一种广泛的感动和理想精神的柔弱青年,他过得太不容易。文初看王一生吃饭,让人触目惊心,甚至一呼一吸间都充斥着这个人从生命深处溢出来的虔诚与毕恭毕敬,好像整个生命的力量都被融在一顿饭里。王一生对吃,一如对棋般庄严尊重,精细到极致。我突然很悲哀,看到了字里行间的堆积的难过,看到了一个贫寒的普通人对生活的敬畏、对活下去的渴求;触到了一种近乎难以理喻的、对饥饿遥远的来自一整个时代的恐惧,和辛劳民众心里潜移默化、浑然天成的对“活着”的朴素理解。
王一生固然辛苦辗转,但却活出了自我。他贯行的是自己的哲学:淡泊宁静、大智若愚,棋王活得平和冲淡。我爱看他下棋时候“似无所见、似无所闻”的风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学,在将相王侯的方格棋盘里洒得淋漓尽致。阴阳糅合,世事轮回,时间悄然流淌在捏子游移的指尖,满是安详快乐。棋如人生,厮杀让人失了心性红了眼,若无为不争、保留血性,又能省却多少争执跟偏见?棋王的心魂像聚散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他吞吐着江河的气魄,把世上游离的精细因子都描摹在一颗棋子上。棋王凭一颗安然的心、一拢见不得形象的棋魂,便不再受天地间任何拘囿。好一个纤弱至极换来的畅快淋漓!
我对他肃然起敬。
他的下一步不是棋,因为棋王的心跟圣人一般——李太白一壶酒濯净风尘,王一生一盘棋得以解忧!
老头对王一生说的,“什么是旧?每天捡烂纸是不是在捡旧?可回去卖了钱,养活自己,不是新?”生活的下一刻永远是新的,是止不住的探索和欲望,质疑与纠正,因为“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走吧,棋王。下一步并非为棋,而是我们如此热爱的生活。
附件下载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