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悠然 读书笔记

作者:陈敏洁来源:温州市第十二中学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6日【字体:

站在文明中看待野蛮——读《蝇王》有感

本次借着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的契机,拜读了戈尔丁先生的代表之作《蝇王》。得来颇不容易,图书馆去了三次均未果。只好在网上找来电子版本,哪知实在无法适应电脑的屏幕,眼睛酸账,脑袋疼痛,很是烦恼。终于在第四次去图书馆时,发现有一本被还了回来。就像狼见了落单的白羊,扑上去,紧紧抓在手中。这个版本由龚志成前辈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跟老师学的习惯,看书先看译者和出版社了。

依然和以前一样,不喜欢看故事简介或者前言。直接翻到故事,囫囵吞枣。匆匆一遍过后,翻了翻译者序,译者大概说了,文明人与野兽的变化与争斗,各种人对于其的理解。以及如何展现人性的“恶”,作品在于提醒人们警惕和防止一部分人“兽性”大发作这点上的意义。我却依然以为,一部表达一定思想的作品,在分享的时候就已经在改变,在被每一个尝试理解他的人所修改,不再是戈尔丁的《蝇王》。而是所有读者的《蝇王》,因此对于作者用意的猜测和评价是多余的,对于批评家的话语是可参考而不可迷信的。无所谓懂与不懂,只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即好。

小说情节即是一群孩子在战争中转移过程中失事,最终只能在荒岛上过着没有成人的生活,从开始没有成人的兴奋,到后来的迷惘,矛盾,相互伤害导致西蒙和猪崽子的死亡。最终被赶到的成人所救。

我从中感触最深的是对于规则的制定原因,意义,以及执行。还有就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站在文明中看待野蛮,兽性或者称之为“本性之恶”的过程与原因,及意义。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感想。

在这篇小说当中,作者以儿童为主角,构建了一个封闭的海岛环境,有野果和水源,弱化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即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加入了野猪的因素使得追求更高一层的生活存在着可能。这是一种对于社会机制的简化,在对这样的机制进行描绘的过程中也就显现出人类社会中现有机制的矛盾,或者说在作家心中的现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书中的海螺,这个拉尔夫所找到的海螺贯穿了整个故事。正是由于海螺将所有的生还儿童聚集到了一起,才有了后来的所发生的一切。集会中,因为对于海螺及能吹响海螺人的崇拜,拉尔夫被选为头头,并且制定一个规则只有持有海螺的人才能发言。刚开始时,规则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因为刚从文明出来的孩子们认为违反规则会如同在家时一样受到一定惩罚,莫名的恐惧在迫使他们遵守——“有点恢复过来的猪崽子指指拉尔夫手里的海螺,杰克和西蒙不出声了。”。

但是因为在这个机制中,实际上依靠的是一个观念在维持,即这是一个规矩,人们应该遵守规矩,并没有惩罚或奖励机制,也没有执行者。当有人因为规则处于不利,违反后又发现没有任何对自己的损伤,那么也就是规则的毁灭的时候。这时候规则将被忽略。正如书中后来杰克与拉尔夫发生分歧后,在发言时,海螺不再必要了——“让规则见鬼去吧!我是强有力的!我们会打猎!野兽来了,我们就把它打倒!”。

  在这个简化的模式中,规则覆灭的很快,那么将它与人类社会中对比也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只是更为隐蔽和复杂。在现实中,出于很多的目的,一部分人在经过自己的判断后制定出规则或制度,然后说你们应当遵守。但是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因为惩罚机制的不健全,难以实施,或者价值观念不同,导致有人在规则不能执行。最终离规则的目的越来越远,到达一种完全不同的状况。最有趣的是你不知道变化后的结果是社会定义的好还是坏。应当说,只是证明了人类的无知与狂妄吧。

另外感触最深的即是,最初的出发点,是已有的文明。也就是,在已经构建起来的人类文明系统中,讲诉这样的情况,思考这样的过程,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所说的文明吗,现在的我们真的是文明社会吗。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帮助别人是对的,偷盗抢夺是错的,以及其他种种。我们已经被这样的系统所灌注,已经被生活中最初所得、判别体系所束缚,已经接受了一套标准,已经从出生到现在根据自己所听、所见定义了文明,定义了文明是好的的情况下来观察野蛮,是否能够满足自己定义的好。

《蝇王》一文中,作者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描绘着一个自己脑袋里的故事,想要反映一些事情。主流评论的解析是让人认清人的本性是恶的,不要盲目乐观。这里就涉及了一连串的定义,本性,恶,好,坏。人们一边说着自由,每个人要有独立的人格,自主的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念。一面却以代代相传的,或者个人,专家所说的好的人格,好的标准,希望强制其它个体承认,接受这些标准,这是一个显然的矛盾。既然人类的的基本问题未能回答,人类的存在是为何,那么凭借什么来判定好坏,凭借一些其它个体的大声吼叫?还是所谓的文明积累的智慧?既然已经接受了拉尔夫所代表的文明,然后用一种异样和恐惧的眼光来看着杰克的作为,其意义是表彰赞同这种文明的人本身?还是在做一种宣传:大家都来接受这样的标准吧。实际上,我们没有绝对的文明,只是因为现在的情况是活着的人中喜欢说话的人中大多是这样想的,所以就称之为文明。我认为,这是个体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恐惧的一种表现,害怕可能产生的争斗而选择的字面上的逃避,实际在“文明”的表面下,是否这有着文明定义的“恶”在时刻发生呢?

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的书,制度,生存,争斗与具有哲学意味的客观主观。最终也是感叹,单个的灵魂既伟大也渺小——可以有绚烂的思维之火花,但在别人眼中却可能如同不堪入目。思想而后有得,足矣。


附件下载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